张国荣歌影迷网 首页 导航
24楼,陪你倒数——怀念我的张国荣

序篇:


  走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,触目之处:无非萧条经济下仓皇失措的眼神,尸布一样白色口罩里非典型的表情。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爱情,黯然失色难以为继的青春——导弹的呼啸即使再事不关己,可是回想在电视直播漫天的火光中,也兀自惊心动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以此文怀念我的张国荣。


  第24楼:
  2003年4月1日,香港。你站在楼上,完成石破天惊的—跳。在俯身跃下的那一刻,你可曾看到时间之河里,那朵水仙花的倒影?
  

  第23楼:
  2002年,拍摄电影《异度空间》,你饰演的心理医生在看病人病历时,病症赫然地显示着那个“depressed'’。对照你最后留下的遗书,以“depression'’(沮丧、抑郁)来形容自己的心情,惊人的巧合,宿命的悲哀。


  第22楼:
  2001年,上海、南京、杭州演唱会,你芳华绝代。“我就是我,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,天空海阔,要做最坚强的泡沫;多么高兴,在琉璃屋中生活,对世界说,什么是光明和磊落!”


  第21楼:
  1999年《陪你倒数》,跨越千年,世纪末情绪在哥特氛围下大肆蔓延,饱经情路的你,用一曲至情至性的《左右手》抚慰所有不安和脆弱的心灵。


  第20楼:
  1998年,《Printemps》,阴柔和华丽的外衣,英伦摇滚+TripHop舞曲,令你的音乐为之脱胎换骨。
      

  第19楼:
  1997年,香港回归。你的唱功并未因年华的逝去而苍老,相反,激情更荡漾,国度更开放,情感收放自如,表达无拘无束。


  第18楼:
  1996年,—首《月亮代表我的心》,公开献给场下观看的唐先生,震撼了抱残守缺的传统人士。从此,你的名字与毁誉参半再也没有分开。


  第17楼:
  1995年,你继续上路,将刻意隐藏了十多年的真性情大白于天下,两年后的《春光乍泄》已在酝酿中。


  第16楼:
  1994年《金枝玉叶》,“He is a Woman,She is a Man'’,也许此片的英文译


  第15楼:
  1993年,一切从《霸王别姬》而起。举手投足风情万种,“不疯魔,不成活”。名更能道出个中关系。


  第14楼:
  1990年,首次出演王家卫的作品《阿飞正传》,在电影方面,开始全面展现卓越才华。
 

  第13楼:
  1989年,与梅艳芳分获最受欢迎男、女歌手大奖,举办33场告别演唱会隐退歌坛。你的全身退出,恰似香港人“末世心态”的反映。
 

  第12楼:
  1988年,红砌23场个唱,场场爆满。歌迷哼着“无需要太多”,在时装店里或者街道上等着和梦中情人擦肩而过。
 

  第11楼:
  1987年的盛夏,《Summer Romance,87》新装上市。
 

  第10楼:
  1986年,在“后邓丽君”,“前齐秦”时代,在和谭咏麟“二王争霸”的岁月, 闷热的夏夜里,“双卡”录音机在倒带键最后疯狂地崩飞,一个妖娆妩媚、倾国倾城的歌手在内地被广泛接纳。
 

  第9楼:
  1985年,等待8年,在香港闩渐走红,影响力开始波及大陆。一个广州师傅的发廊做个“国荣式偏分”要50块钱,一盘水货现场录音带要卖30块钱。
 

  第8楼:
  1984年,中英谈判。你、谭校K、阿梅各领风骚。
 

  第7楼:
  1983年,你出版个人唱片《风继续吹》,由此成为香港第一位全方位能快能慢的偶像级歌星时,戴着墨镜的你手持吉它,像一个触觉尖锐的蛙人一样在夜街狂舞,成为非独立时代的“独立宣言”。


  第6楼:
  《鼓手》。1983年惊人的鼓声,隐隐敲响了一个巨星诞生的前奏。
 

  第5楼:
  1982年,转投无线电视,加盟华星娱乐唱片公司,歌唱事业稍有起色。张国荣的名字开始在大陆南方一带渐为人熟知。
 

  第4楼:
  70年代末的中环占惑仔和玉树临风的占装大侠,情深款款地用英文挥洒“Thankyou'’,其时,台湾校园民歌风潮正热,西式风格的唱片在本土倍受冷落,更遑论海外。你的才艺被世人忽略。

 
  第3楼:
  1976年,因父病重而中断学业返回香港,其后在丽的电视举办的亚太业余歌唱大赛一鸣惊人,获香港区亚军和亚洲区第五名,引起香港丽的电视台的注意,从此踏人乐坛。
 

  第2楼:
  1971年到英国读书。世界正年轻,生命如春花般烂漫,谁会预料未来人生的折磨与苦难?
 

  第1楼:
  1956年9月12日,这一年这一天,香港无大事,历史不动声色。你生于香港一个中等家庭。
 

后记:


  47年到73年,旧上海时代曲、广东粤剧、台湾国语歌渐次领乐坛风气之先,而上海、广东、台湾经济文化对香港的辐射,也几乎完全比照这张时刻表。英美文化的影响,则贯穿始终。


  73年之后,电视文化出现,令粤语演唱的主题曲,与式微的国语歌及英文歌呈鼎足之势,格局为之一新。


  79年,香港电台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出炉,预示粤语歌黄金时代即将到来。欠佳的唱片市场,以及台湾校园民谣在对岸制造的勃勃生机,令唱片公司相信:找到新的偶像,即是拥有新的赚钱机器。有意识的商品化带来第一拨的甜美收获就是:谭咏麟、张国荣、梅艳芳。


  83年,红墈体育馆落成,前代歌神许冠杰第一个人场开唱,颇有象征意味,似新旧交接的一个仪式。与此同时,香港经济繁荣,物质丰盛,全面进入消费时代。红馆个唱,歌手展示竞争,歌迷寻求共鸣,公司袋袋平安,各自获得自己想要的斗切。个人以为,谭张梅84年取得的惊人成绩,未必与红馆无关。


  经济之外,还有政治。中英草签,引发香港近年来最大的社会震荡,末世纪心态提前引爆。像张国荣这样,生在50年代,“只吃过殖民地的甜头,没吃过殖民地的苦头”,整件事情对他而言,决不是“换一面旗,换一首在重要场合唱的歌,换一种讨价还价的声调”这么简单。88年谭咏麟宣布不再领取奖项,89年张国荣宣布退休,陈慧娴放弃如日中天的事业赴美求学,梅艳芳意兴阑珊终于步前几人的后尘,达明一派解散——乐坛弥漫的无以为继的气氛,正是大时代人心惶惶的斗个缩影.


  始于繁华,终于惊悚,感慨身世,去留彷徨,前尘渺渺,旧欢如梦,香港就这样告别了她的80年代。张国荣飘然远离,与他的几十万同胞,同去加拿大饮异国咖啡。


  90年日本结束泡沫经济,持续低迷,不再领跑亚洲。95年亚洲经济危机,香港走势看跌。告别《鼓手》的年少气盛(经济腾飞的起跑),《英雄本色》的义薄云天(全盛时期的豪迈),转折之后的张国荣继续在有意无意之间,以角色侧写港人心态。《阿飞正传》中生母养母亲恩的纠结,是明显的例证。《纵横四海》、《家有喜事》、《霸王别姬》,不同类型,轻松驾驭;《东邪西毒》、《金枝玉叶》,沉浮心事,淡入其中。95年重新出版专辑,是百转千回之后的水到渠成,是人戏互映的天然宿命,亦是以他柔弱双肩,承担了“救市”的责任。那年曾经有过的灼热期盼,至今犹记。


  长日将尽,王家卫远走阿根廷。春光背后,堕落尽头,无望的回声,从南半球传来,隔着一个季节,是真正的“不合时宜”,却剥落画面绚烂外壳,洞穿王家卫真正立意所在。西化的张国荣代表的符码,至此方才明白。即将过期的罐头,身份终于被揭穿。 此后的张国荣,坦白到令人心酸。妖冶诡异,不足为外人道,阕阕心曲砌成小小城堡,唯愿与唐生共度。年复一年,从《麦兜》、《金鸡》中我们看到香港寸寸跌落,“还以为你们会和睦到尾站,还以为你捱过临睡觉那关”,却终于付之东流。“愿你在最后也能踏上雪山”,看来实难实现,纵身一跃之际,是苦涩,是尊严,是《洁身自爱》。


  24楼,陪你倒数……

评论

请发表您的观点... (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等言论)
  • 全部评论 (0)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    暂无评论
留言反馈 简繁中文切换